迪庆州快报 多次提及迪庆!新华社刊发《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》

迪庆州快报 多次提及迪庆!新华社刊发《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》

文章图片

迪庆州快报 多次提及迪庆!新华社刊发《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》

文章图片

迪庆州快报 多次提及迪庆!新华社刊发《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》

文章图片

迪庆州快报 多次提及迪庆!新华社刊发《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》
2月23日
新华全媒头条文章
《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——
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》中
多次提及迪庆
减贫奇迹来自产业支持
“2018年以前 , 我没听过车厘子 , 更别说吃了 。 2019年第一次吃到自己种的车厘子 , 那个滋味真香甜!”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尼史村22岁的村民央宗说 , 家里世代放牧、种植青稞和土豆 , 车厘子曾是新鲜物 。 如今 , 村里建成车厘子基地 , 她学会种植技术 , 每天约有120元务工收入 。

资料图 图源:“永远的香格里拉”微信公众号
像尼史村这样地处“三区三州”深度贫困地区的许多乡村 , 过去种植的农作物品类有限 , 亩产效益较低 。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 , 这些乡村因地制宜 , 引进农业企业 , 实现特色产业“从无到有”的历史跨越 , 涌现出凉山花椒、怒江草果、临夏牛羊、南疆林果、藏区青稞牦牛等一批特色品牌 。 全国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扶贫主导产业 。

图源:“永远的香格里拉”微信公众号
产业扶贫是覆盖面最广、带动人口最多、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。
依托订单生产、土地流转、生产托管、就地务工、股份合作、资产租赁等方式 , 全国72%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 , 70%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 , 累计培养各类产业致富带头人90多万人 。
发展产业、易地搬迁、生态补偿……每个贫困户脱贫背后 , 都是一个系统工程、一场硬仗 。
伟大的脱贫攻坚实践
激荡着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
云南华坪县
金沙江畔僻处一隅的小城
每一个来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人
无不被一段誓词震撼

“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。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!”
写下这句誓言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 ,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“扶贫干部” 。 但她弱小的身躯 , 充满了对贫困的睥睨、对命运的渴求 。

这位63岁的校长 , 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 , 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 , 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 , 至今已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考入大学 。 张桂梅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, 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“张妈妈” 。

众人拾柴 , 微光聚力
反贫困的史诗画卷中
14亿中国人
【迪庆州快报|多次提及迪庆!新华社刊发《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》】都是张桂梅一样的“编外”扶贫干部
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经验和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, 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
2017年3月24日 , 北京东北四环 , 一座白色小楼 。
会议室里 , 一方是国务院扶贫办主要负责人 , 一方是美国比尔及梅琳达·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·盖茨 。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, 将在中国反贫困经验的总结及交流推广、扶贫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 。
“中国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最大贡献者 。 ”曾到访中国贫困地区的盖茨说 , 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经验和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, 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。
戴上草帽 , 扛起锄头 , 背上竹篓 , 在海拔1800多米的田间地头播种、除草、浇水……这是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奈斯在云南昆明市东川区园子村的日常生活 。 奈斯在中国生活了23年 , 其中8年住在乡村 。
奈斯认真查看桃子树上飞来的甲壳虫 。 记者袁鸿凯 摄

东川区曾是昆明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 。 奈斯2012年搬到园子村时 , 他住的房子没通自来水 , 从昆明市区到村里要5个小时 。 现在 , 随着公路建成 , 车程缩短到2个半小时 , 村里的危房得到改造 , 村民家中接通宽带 。
村民们走出大山的同时 , 越来越多游客来到园子村 , 村民多了增收途径 。 奈斯常与驻村的扶贫干部交流如何发展农业、旅游 , 很敬佩他们 。

推荐阅读